Sep. 3, 2023, 文:記者王蔚, 星島檔案

090301

1984年列根總統(左)在白宮接見王明旭。王明旭提供

 

090302

灣區觀看《視線》的觀眾。 記者王蔚攝

090303

王明旭發明的世界第一個羊膜無形眼鏡。王明旭提供

090304

王明旭在2018年美國全國舞蹈錦標賽比賽中。王明旭提供

090305

王明旭自傳《從黑暗到光明》。 記者王蔚攝

090306

為15歲的Maria成功實施了極其艱難的手術,她看見了王明旭的手指。王明旭提供

090307

在2007慈善舞會上王明旭把話筒給孤兒盲童Kajal,她唱了首歌。王明旭提供

090308

鄉謠巨星桃莉巴頓(左)是王明旭的病人。 王明旭提供

090309

王明旭(左二)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禮上,與父母和弟弟合影。 王明旭提供

今年7月9日,環球影城根據美國頂尖眼科專家王明旭的人生故事拍攝的電影《視線》(Sight)在南灣迪安薩學院(De Anza College)放映。記者在場外採訪王明旭時,有一位遲到的女性帶著孩子推門進去,王明旭立即上前親切關照道:「進門後有個方形的過道,有觀眾席地觀看,從室外突然轉至很暗的室內,眼睛會短暫地看不清楚,小心行走。」說罷拉開大門,看著那位女性和孩子進去後再輕輕將門關上。

一個卓有成就的醫學權威,對凡人小事竟能如此細緻周到。王明旭坦言,會把電話號碼留給他的每一位手術病人,「他們可以隨時向我傾吐喜怒哀樂。」正是對眼疾病人的深刻理解和體恤,激勵著王明旭在激光眼科領域不斷挑戰高難極限,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助眼疾病人從黑暗走向光明。

王明旭是世界最大的眼科集團愛爾集團美國分部的執行長、美國FDA眼科審查委員會歷史上首位華人委員、邁哈里醫學院臨床教授,獲得美國眼科協會成就獎、美國華人醫學會終身成就獎。他完成了世界第一例激光輔助人工角膜移植,擁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個羊膜無形鏡等多項美國專利,治療了來自美國四十幾個州、世界55個國家的5萬5千多病人。

王明旭出生在浙江杭州,父母畢業於浙江醫學院並在該校任教。1975年為了得到留城名額,他初中畢業就輟學,隨後兩年學過二胡、打過小工,看不到前途,心灰意懶。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他跳級高考,以浙江省應屆生前四名的成績被中國科大化學物理系錄取,從此走上了奮勇追光的科學探險之路。1982年,王明旭由中科院公派赴美留學,1986獲得馬里蘭大學激光物理學博士學位。 並於1991年作為特級優等生(Magna Cum Laude),獲得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聯合醫學博士學位。

在人生和事業的重大轉捩點,王明旭經歷了從黑暗到光明的化繭成蝶;回首一路的艱難阻遏,他說,正是那些挫折和打擊讓他自強不息、永不放棄。

遭歧視激發鬥志

「當醫生是我從小的夢想,來到美國我覺得可以自由地去追求理想了。」1986年的一天,王明旭走進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招生辦主任安德森(Norman Anderson)博士的辦公室,恭敬地遞上簡歷,想申請醫學院。誰知安德森不看一眼就把簡歷丟在一邊,問「你是哪兒人?」王明旭回答「中國」,安德森說:「你知道進醫學院有多難嗎?哪怕是美國學生。你從中國來,別浪費你的時間。」

王明旭憤怒地走出安德森的辦公室,「當年是臭老九的子女被歧視,到這個自由的國度又遇到種族歧視。」他的自信心受到嚴重挫傷,一度想放棄學醫的夢想。然而父母告誡他,「我們可能改變不了命運,但我們能改變我們應對的態度。對歧視最好的還擊辦法就是不相信歧視者所言,更加奮發圖強,用行動和結果證明給那個人看,『你錯了』!」

王明旭從沮喪失望中振作起來,全力向醫學院衝刺。當時他在美國沒有申讀醫學院的必修課,需參加醫學院入學考試。備考需要1500美元,那時他還在讀激光物理博士,同時去餐館、旅店等地方打四份工,賺到了這筆錢。不久後他收到兩份錄取通知書,分別是全美醫學院排第二名的霍普金斯和第一名的哈佛,接著接到電話,來電人說:「我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招生辦主任安德森。你的醫學院入學考試成績很好,是今年美國考生中的最高分,我們錄取你了,你來嗎?」安德森並不知道這個最高得分者就是幾個月前被他拒絕的學生,遵守父母教誨尊重老師的王明旭沒有在電話裡點出真相。

20多年之後王明旭功成名就,但受到歧視的創痛並未消泯,這成為他寫自傳的動力。自傳《從黑暗到光明》於2016年出版,他說想聯繫安德森博士,「讓他看到書裡記錄了當年他對我的打擊以及我終於進入醫學院並成為一名醫生,希望他從中學到什麼。」電話打到學校才知安德森早已過世,「他再也沒有機會認識到,不能以人種來判斷人。」

沒想到多年之後,王明旭卻以特別的方式與安德森對話。那是2021年,電影《光明》在加拿大溫哥華拍攝現場,拍攝王明旭遭遇安德森博士歧視那一段戲,當扮演年輕王明旭的演員憤怒失望地轉身離開安德森的辦公室時,在幕後觀看監視器的王明旭一下子被帶入到當年的激憤和痛楚情緒中,他突然衝到燈光聚焦的場景內,攝影師非常震驚,不明何故,但沒有停止拍攝。王明旭走到扮演安德森博士的演員面前時,對方茫然無措,「怎麼回事?這不是戲裡的部分。」王明旭直視著他說;安德森博士,不要看周圍,請看著我,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來自未來的Ming(王明旭英文名)。你知道當年你對我說了多可怕的話嗎?你知道後來發生的事嗎?我非常高興我沒有聽你的,如果聽了,我就放棄夢想了。如今時光倒流,我又回來了,我要告訴你,種族歧視、包括歧視中國人都是錯誤的!」然後他拍著扮演Ming的演員的肩膀說:「年輕的Ming,我們走!」現場250多人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王明旭這一即興「衝動」,一舉擊碎了他埋藏幾十年的胸中塊壘,了卻夙願,給那段歷史做了結論,「我從來沒有指出他錯了,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他透露,電影公映時這個紀實拍攝的片段可能會以幕後花絮方式播放。

父母教誨受益終身

王明旭每當談及父母,難掩滿懷敬仰之意。父母不僅培育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品格,在重大命運節點上,父親是他的助推器。

從小家裡窮買不起玩具,三歲的王明旭很失望,父親說你可以自己做。於是他學會用路邊撿回的舊報紙做小船,童年時的玩具都是親手做,他感慨道,或許是小時候練就的巧手,使他後來做手術能那麼精準。

文革後恢復高考,父親讓只有初中文憑的王明旭馬上跳到高中畢業班準備高考。當時王明旭有畏難情緒,父親說人生的機會及何時出現是無法控制的,一旦出現就要全力去抓住它不能錯過。

他記得小時候,父母的月工資等於共15美元,每月一定拿出20-25%給各自的父母,幾十年如一日。「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我終身。」他學到的不單是孝道,還有困境中的堅韌不拔和刻苦學習 。他記得 3、4歲時家裡只能付得起8瓦的用電,一個小日光燈吊在高高的天花板上,照亮全家,父親把兩張椅子疊高,坐到上面離燈更近以便看書更清晰,「大熱天,專注看書的父親光著膀子,裸背上掛滿幾百個汗珠,我至今難忘。」

父親對待病人的態度,更是在王明旭幼小的心田播下種子,在他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結出豐碩的果實。他回憶說,隨時會有病人敲門到他家找他父親,父親常常是停下吃了一半的晚飯,耐心地聽病人訴說,溫言細語地解答,一談就是一個晚上。多年後王明旭不僅子承父業,還繼承了厚重的責任、醫德和仁心。

多年來,王明旭親手給5萬5千多名病人做手術,而且每個人都是量身訂製手術方案。大部分醫生做激光眼科手術都會依據激光公司提供的大中小標準模式,王明旭說還沒看到有第二個眼科醫生像他一樣擁有激光物理和醫學雙博士,能夠為每個病人量體裁衣進行手術。

在每場手術之前,王明旭會為病人祈禱,手術後當晚一定打電話給病人,還留下他的個人手機號,7天24小時開通,這是「讓他們百分之百能找到我,我傾聽他們的問題和想法。我做的不是單純的手術,是一份責任,是對病人的視力和未來人生的責任。」

王明旭對眼疾病人的痛苦、絕望和掙扎感同身受,尤其是那些因事故而失明的孩子們,常常使他縈懷不捨。他於2003年成立了王氏視力恢復基金會,為美國和世界各地經濟困難的病人免費做手術,其中重要的對象是孤兒。

為失明孤兒重現光明

王明旭醫術高超,攻克很多疑難手術。比如他做過世界首例人工角膜和激光合併手術,使一位失明四十年的病人復明,在婚禮前親眼看見了未婚妻。來自東歐摩爾多瓦的15歲的失明孤兒Maria的手術,更是艱難到幾乎沒有希望,但王明旭取得成功,讓少女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美麗的臉。

但是,有一例孤兒的手術讓王明旭深受打擊。5歲的印度女孩Kajal被後母殘忍地用硫酸澆瞎雙眼,目的是把她變成一個會唱歌的小盲人去賺遊客的錢,但後來因她不會唱歌而被遺棄。王氏基金會的成員2006年在印度某地的一個火車站找到Kajal,把她帶到美國救治。當王明旭在手術台上打開她的眼睛時,頓感悲憤和絕望:「她繼母是扒開她的眼睛倒進硫酸,眼睛最後面一層都破壞了。」聽到其他人問「Kajal明天、後天就能看到了嗎?」王明旭非常難過,他知道Kajal看不到光明了。

身為基督徒的他一度因此動搖了信仰,「上帝那麼有力量,為何讓這麼悲慘的事發生在一個無辜的5歲孩子身上?」但幾個月後,王明旭從Kajal身上獲得新的人生感悟。

王明旭是一位富有藝術才華的醫學家,擅長二胡,舞技超群,獲得過全美交際舞比賽的金牌。每年王氏基金會都會舉辦「眼睛舞會」的慈善舞會募款。就在Kajal手術之後的一場500人慈善舞會上,王明旭牽著Kajal及她的寄養家庭一起走上台。寄養家庭的男孩子說,與Kajal一起相處的這段時間,雖然Kajal看不見,但她仍然開心笑、高興、幸福,「我也不需要iPod了!」王明旭醒悟到,上帝讓Kajal啟發了更多的孩子。王明旭把話筒給Kajal讓她對大家說幾句話,Kajal笑著唱了一首歌《上帝愛我》。他沒有放棄幫助Kajal復明的努力,至今仍在研究新的科技。

提升華人地位「做到說到」

從學生時代起,王明旭就努力提升華人在美的社會形象與地位。他任馬里蘭大學中國學生會主席時,積極主辦各類活動,改變社會上對留學生的刻板印象,還於1984年在白宮得到列根總統和老布殊副總統的接見。

選擇投身激光眼科專業,他立志要比主流醫生做得更好。當初到華人很少的田納西州開診所,遭到當地白人醫生的歧視和排擠,他們說「你應該到華人多的地方去。我們在這裡有同學、朋友、文化和教會的資源關係,你什麼都沒有,不出兩年你就要走人。」王明旭又一次迎難而上,不出幾年就以精湛的醫術和優質的服務聲譽鵲起。不但在田納西納許維爾(Nashville)紮根,還成為主流社會的座上賓,藝壇巨星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桃莉巴頓(Dolly Parton)等都是他的病人。他說「如何能終止種族歧視,答案取決於我們每個人,我們要站起來戰鬥。」

華人傳統腳踏實地,遵循「說到做到」的信條。王明旭則說,要提升華人的地位和影響力,光埋頭苦幹不行,要提倡「做到說到」,要走出華人的圈子。他說,美國各行各業、尤其是在科技前沿領域,有很多傑出的華人,但主流社會知之甚少。他把手掌一高一低地比劃著說:「華人的貢獻是這麼高,而得到的肯定是這麼低。」「我的這部電影就是拋磚引玉,通過講述我的故事,激勵華人向美國社會講述更多故事,讓主流看到華人的成就和貢獻。」

三十年來王明旭常回中國教學,培訓中國醫生,從不收費。2005年他在上海做了中國第一例全激光眼睛手術。他的兩個羊膜專利貢獻給全世界的醫生使用,沒收一分錢。

8年前,環球影城看到他的自傳想拍成電影,王明旭提出的要求是必須尊重原著,《視線》是美國第一部根據一位當代中國移民的真實奮鬥故事拍攝的電影,已經獲得全球最大的「國際基督教視覺媒體」(ICVM)第五十 頒獎大會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影片兩項大獎。7月影片在灣區義演試映後,觀眾無不拍手稱讚,認為王明旭的事蹟不僅鼓舞著華人向主流發聲,也激發華二代去追求夢想,永不言敗。

《視線》將於10月27日起在全美各地上映。